抢夺万亿级市场蛋糕 互联网汽车金融转向重资产模式

 

 苏宁在2018年初宣布入场,让互联网汽车金融再度火爆,但这个以轻资产模式横空出世的互联网汽车金融,在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,开始调转船头。近日,有汽车金融研究院发布调研报告,研究表明,汽车交易和金融的互联网化经历了超过5年的探索,竞争的主战场,已从最开始的线上平台,逐步转移到线下渠道的构建和争夺之中。

事实上,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,我国汽车金融就开始萌芽并发展。目前,我国汽车金融行业的市场参与者主要由商业银行、汽车金融公司、融资租赁公司、汽车经营性租赁公司、汽车保险公司、汽车互联网金融公司等主体构成。近几年,随着消费方式转变,互联网汽车金融交易模式被进一步催生并发展起来。据预测,2018年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总规模可达1.85万亿元。

在这种背景下,近两三年,大量资金开始疯狂的涌入汽车金融领域,互联网汽车金融业务,成为行业的又一个风口。在2017年一年中,汽车金融领域中发生了超过10起融资。

互联网汽车金融模式的崛起,一开始是以“轻”作为特点的。与银行、主机厂金融机构等传统汽车金融机构相比,互联网汽车金融带着明显的互联网时代特征。“去中心化”是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,围绕“以消费者为中心,更为及时、便捷和易得”这一核心点,不同汽车互联网金融平台,在具体业务的开展形式上,则是各有各的特点和打法,使得其成长十分快速。

不过,汽车金融的轻资产模式,经历了依托汽车电商平台、构建线上金融平台等过程,但最后并未能如愿。最早期的互联网汽车金融,依托汽车电商平台发展而来,汽车金融扮演的是汽车电商的交易和支付手段。

依托于汽车电商的汽车金融发展未能如愿,阿里巴巴则开展了另一种形式的尝试,通过搭建线上金融平台,来达成汽车金融交易,并推出车秒贷业务。

上述汽车金融研究院认为,互联网汽车金融轻资产模式行不通的原因,主要有以下几点:

首先,汽车是个高价产品,决策流程长,且比较复杂,很多时候并不是单人决策,而是多人决策,并需要和销售反复沟通才会下定决心购买,这就更需要线下的服务和体验,以导流为目的的汽车电商平台,并没有能力保证线下的服务体验。

其次,汽车交易极为依赖渠道的分销能力,脱离了线下环节,线上平台难以挖掘可盈利的附加业务价值。汽车金融属于典型的场景金融,离不开真实交易场景。汽车金融依附于汽车交易而存在,只有与汽车交易捆绑,才有发展壮大的可能。汽车交易的主战场在线下,汽车金融平台只有深入线下,才能构建自己的业务护城河。

在不断铺设线下渠道的同时,构建自己的风控系统和运营团队,是新兴互联网汽车金融平台模式不断加重的另一个方面。首先,自建贷款审批流程,并对风险负责

其次,自建风险管理、以及贷后坏账准备体系。虽然互联网汽车金融平台的资金,主要是来自于银行等渠道,但平台本身承担了贷前、贷中、贷后的一系列管理和资金风险。在风控上,初期互联网汽车金融模式比较粗犷,但目前已经十分严格

“线下的拓展、渠道的维护,甚至物流仓储的建设,都是‘脏活累活’。而一旦打通,就相当于打通了新零售赖以存在的所有环节。汽车流通、汽车消费、汽车服务,乃至汽车生产等各个环节都会带来新的价值体验。”一位汽车金融平台负责人表示。

在汽车金融领域,原有的玩家也在提升竞争力。2017年年初以来,共有7家汽车金融公司披露或完成增资计划。其中4家已获批并完成注册资本变更,注册资本合计增加71.3亿元。完成增资的4家公司中,宝马汽车金融(中国)注将注册资本由48亿元增至98亿元,超越奔驰汽车金融成为国内注册资本规模最大的汽车金融公司。